實發工資與應發工資的差異
喺香港,對於打工仔來講,工資係佢哋每個月最關心嘅收入,因為呢筆錢代表住佢哋嘅努力同埋生活水平。而喺了解到自己嘅工資時,我哋通常會接觸到兩個概念:應發工資同實發工資。究竟兩者有乜分別呢?呢篇文章會詳細咁為你解釋清楚。
應發工資係乜?
應發工資,顧名思義,即係按你勞動合同或者公司規定應該可以攞到嘅工資,又可以稱為"總工資"或者"毛工資"。呢個數字通常係你同僱主喺簽合約嗰陣時所講嘅基本工資,再加上任何額外嘅津貼同獎金。例如:基本工資、加班費、獎金、交通津貼、住房津貼等等。
舉個例子,假設你嘅基本工資係15,000港元,你有交通津貼1,000港元,再因為完成咗公司嘅目標而獲得2,000港元嘅獎金,咁你嘅應發工資就係18,000港元。
實發工資係乜?
實發工資,又叫"淨工資"、"到手工資",係指你喺扣除咗所有必需嘅稅款同法定扣除項目後,實際攞到手嘅工資。呢個數字先係你可以實際使用嘅金額。
香港嘅稅制,相較於其他地方較為簡單,主要以薪俸稅為主。除此之外,仲有強制性公積金(MPF)嘅扣除。
應發工資與實發工資有乜差異?
應發工資與實發工資嘅主要差異,就係喺於稅務同法定扣除項目。以下係常見嘅扣除原因:
1. 薪俸稅
喺香港,薪俸稅係根據你嘅收入而計算,每年你都需要喺報稅時填寫稅表。唔過,公司每月會為僱員預扣薪俸稅嘅部分,等到年底計算整體收入之後,再進行調整。
2. 強制性公積金(MPF)
根據香港法律,所有僱員同僱主都需要供款強積金計劃。僱員通常需要供款其月薪嘅5%,但最多唔超過1,500港元作為供款上限。呢個數字會從你嘅應發工資中扣除。
3. 其他扣除
視乎公司政策或者行業特別規定,可能仲會有其他扣除項目,例如私人保險計劃、公司提供嘅額外福利計劃、第十三個月工資嘅預扣等等。
實例分析
假設你嘅應發工資係18,000港元,當中包括15,000港元嘅基本工資同3,000港元嘅津貼同獎金。根據現行規定,你需要供款強積金計劃:
- 強制性公積金供款:15,000 x 5% = 750港元
同時,公司會為你預扣相應嘅薪俸稅(假設為1,000港元)。
咁你嘅實發工資就係:18,000 - 750 - 1,000 = 16,250港元。
點解要了解兩者嘅差異?
對於打工仔嚟講,了解應發工資同實發工資嘅差異非常重要,因為呢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計劃財務:
-
理財計劃 :通過準確地知道每月到手嘅實際金額,你可以更好地管理收支。
-
討論加薪 :當你去同僱主傾加薪時,可以清楚指出你嘅應發工資同實發工資嘅差異,有利於爭取合理嘅待遇。
-
理解合約 :喺你簽署勞動合約之前,了解呢兩者嘅定義,可以避免喺薪酬上出現誤會或者矛盾。
結論
總之,應發工資與實發工資係兩個緊密相關但又唔完全相同嘅概念。作為一個職場人士,了解兩者之間嘅差異,唔單止可以幫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嘅薪酬結構,仲有助於提升你嘅財務管理能力,助你喺職場上攞到應有嘅收穫。希望呢篇文章能夠幫助你識清楚呢兩者嘅分別,並且應用喺自己嘅日常生活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