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波對社會有咩影響?一文睇晒賭波嘅利與弊
賭波文化喺香港
賭波,或者叫「買波」,一直以來都係香港社會一個好有爭議性嘅話題。自從香港賽馬會合法化足球博彩之後,唔少市民都有參與賭波。但係,呢種行為到底對社會有咩影響呢?今次就同大家深入探討下。
「買波」 呢個詞本身已經深入民心,無論係酒吧、茶餐廳定係辦公室,每逢大賽期間都聽得到「今場買邊隊?」、「個盤口點睇?」之類嘅對話。賭波已經成為咗唔少人嘅娛樂方式,但同時亦衍生出唔少社會問題。
正面影響:經濟貢獻同就業機會
首先講下賭波帶嚟嘅一啲 正面影響 。最明顯嘅當然係對 政府稅收 嘅貢獻。
香港賽馬會作為唯一合法嘅賭波機構,每年向政府繳交巨額博彩稅。根據2022-2023年度數據,賽馬會嘅博彩稅同利得稅合共超過200億港元,呢筆錢用嚟支持唔少公共服務同社會福利。
其次,合法賭波仲創造咗唔少 就業機會 。除咗直接喺馬會工作嘅員工之外,仲帶動咗周邊產業,例如:
- 體育媒體:增加咗體育新聞、賽事分析等內容需求
- 飲食娛樂:酒吧、餐廳喺大賽期間生意額大增
- 廣告宣傳:相關嘅廣告投放增加
有啲經濟學家認為,適度嘅合法賭波可以 抑壓非法外圍 。理論上,如果市民可以喺合法渠道落注,就冇需要搵「艇仔」買外圍,減少黑社會收入來源。
負面影響:社會問題不容忽視
不過,賭波嘅 負面影響 似乎更加值得關注。最直接嘅問題就係 病態賭博 。
根據平和基金嘅調查,香港大約有1.4%成年人口係問題賭徒,而有輕微賭博問題嘅更高達5.7%。即係話,每100個成年人入面,就有1至2個已經賭到影響正常生活。
賭波成癮會導致一連串 家庭問題 :
- 夫妻爭執甚至離婚
- 疏忽照顧子女
- 家庭經濟困難
- 情緒問題同家暴
我識得一個朋友阿強(化名),原本係個好好先生,自從沉迷賭波之後,成日睇盤口睇到半夜。開始仲係小賭怡情,後嚟越賭越大,試過一場波輸咗三個月人工。最後搞到老婆要帶住個仔走佬,而家後悔都嚟唔切。
另一個嚴重問題係 青少年賭波 。雖然法例規定18歲以下唔可以賭博,但係:
- 網上投注難以完全監管
- 青少年可以借成年人戶口落注
- 校園入面嘅賭波風氣
有社工同我講,而家連中學生都識講「讓球」、「大小」,有啲甚至用零用錢買波,真係令人憂心。
賭波點樣影響我哋日常生活?
你可能會問:「我又唔賭,關我咩事?」其實賭波文化已經滲透到 日常生活 好多方面。
首先係 社交媒體 ,而家一打開FB、IG,成日都見到:
- 賽果預測
- 貼士分享
- 盤口分析
- 甚至直接嘅投注廣告
就算你唔想睇,algorithm都會推俾你,變相將賭波正常化。
其次係 體育節目 ,以前睇波純粹欣賞球技,而家講解員成日提:
「呢隊讓半個波,你點睇?」 「個大小盤開2.5,你買大定買細?」
搞到好似唔賭就冇咁投入咁。
仲有就係 人際關係 ,你有冇試過:
- 朋友成日叫你夾份買波?
- 同事成日討論佢贏幾多輸幾多?
- 甚至家人因為賭波而鬧交?
呢啲都係賭波文化對日常生活嘅影響。
政府同社會點樣應對?
面對賭波帶嚟嘅社會問題, 政府同相關機構 都有做啲嘢。
預防教育方面 : - 學校會搞防賭講座 - 媒體有戒賭宣傳 - 平和基金提供輔導服務
監管措施 : - 嚴格限制賭波廣告 - 要求投注網站加入自我排除機制 - 加強打擊非法外圍
但係有啲市民覺得政府「又當選手又當裁判」,一方面宣傳戒賭,另一方面又靠賭波稅收賺錢,好似有利益衝突咁。
結論:點樣平衡娛樂同風險?
講到尾,賭波對社會嘅影響真係好複雜。一方面佢帶嚟經濟效益,滿足某啲人嘅娛樂需求;另一方面又造成唔少社會問題。
作為普通市民,我哋可以點做?
- 認清風險 :記住「十賭九輸」,莊家永遠有著數
- 設定界限 :如果真係要玩,定個止蝕位同止賺位
- 尋求幫助 :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人賭到失控,及早搵專業協助
- 培養其他興趣 :試下用睇波唔賭波,純粹享受體育樂趣
賭波文化短期內都唔會消失,最重要係我哋點樣喺呢個環境下保持清醒,唔好俾一時嘅刺激影響到生活同身邊嘅人。
記住 :波係圓嘅,賭係癲嘅。人生已經夠刺激,何必靠賭波搵快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