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廣東話】幾十歲人唔好咁多幻想?夢想同現實點樣取得平衡?
開場白:人到中年仲發夢係咪好傻?
"你幾十歲人啦,仲咁多幻想?"呢句話相信好多三、四十歲嘅朋友都聽過。尤其係香港呢個現實到爆嘅社會,當你同人講自己仲有夢想,好多時換來嘅唔係支持,而係一句"正經搵錢好過啦"。
但係,係咪人到中年就一定要放棄所有夢想?今次就等我一齊探討下點樣喺現實同夢想之間取得平衡!
一、點解社會覺得"幾十歲人就唔該現實啲"?
1.1 香港生活壓力大
講真,香港樓價貴、生活成本高,一個月淨係交租都可能冇咗大半份糧。好多人覺得,與其發夢不如諗吓點樣賺多個錢更實際。
"你仲諗住搞音樂?仲係度發明星夢?不如諗吓點樣升職加薪啦!"——呢啲說話係咪好熟悉?
1.2 傳統觀念束縛
中國人傳統思想認為"三十而立",好似一到某個年紀就應該要"定型"。結婚生仔、買樓供樓、穩定工作,呢啲先係"正經事"。
1.3 失敗成本高
後生時失敗可以話係"交學費",但幾十歲人仲去冒險?萬一失敗,可能連老婆仔女都要跟你食穀種。呢個風險實在太大,所以好多人都選擇"穩穩陣陣"。
二、完全放棄夢想嘅後果
2.1 失去生活熱情
淨係為錢做一份工,日復一日,好易變成"行屍走肉"。我就識個朋友做咗十幾年會計,雖然收入穩定,但成日話"個人好似死咁"。
2.2 中年危機爆發
去到40幾歲突然醒覺:"我人生就係咁?"呢種"遲來嘅覺悟"可能會引發更嚴重嘅心理問題。
2.3 後悔莫及
聽過好多老人家臨終前最後悔嘅事就係"冇勇氣追夢"。與其老咗先來後悔,不如而家諗清楚點樣平衡。
三、現實與夢想平衡大法
3.1 分清"夢想"同"幻想"
首先要搞清楚,你嘅所謂夢想係咪真係可行。例如: - 夢想:40歲轉行做自己鍾意嘅工作 - 幻想:40歲辭職去參加偶像練習生
點樣判斷? - 有冇相關技能基礎? - 有冇足夠嘅儲備金支持過渡期? - 有冇市場需求?
3.2 將大夢想拆解做小目標
想寫小說?唔使即刻辭職,可以每晚寫500字先。 想開咖啡店?周末先去學沖咖啡,假期去咖啡店打工取經。
例子: 阿明一直想做導遊,但而家做緊文職。佢嘅計劃係: 1. 報考導遊證書課程(晚間) 2. 周末兼職帶本地團 3. 儲夠客源同經驗先考慮全職
3.3 財務安全線
無論幾有夢想,都要set條"安全線"。例如: - 儲備至少6個月生活費 - 唔好借錢追夢 - 確保家人基本生活不受影響
3.4 善用"斜槓人生"模式
唔使非黑即白,可以同時保持正職同發展副業。例如: - 平日做會計,周末教瑜伽 - 日頭做文員,夜晚做網紅
3.5 時間管理技巧
追夢最難係搵時間。可以試下: - 早起1小時做自己嘢 - 善用通勤時間(聽相關podcast、睇書) - 減少無意義社交
四、真實案例分享
4.1 陳生:銀行經理變身咖啡店主
"我做咗銀行十五年,升到經理,但成日覺得人生冇意義。最後用咗三年時間準備,周末去學咖啡,而家開咗間小型咖啡店,雖然收入少咗,但開心好多。"
4.2 May姐:家庭主婦變插畫師
"湊大兩個仔之後,我先有時間追返自己畫畫嘅夢想。而家接吓freelance,仲出咗自己嘅繪本。"
4.3 阿King:IT男變健身教練
"我日頭仲係做IT,但夜晚同周末就做健身教練。慢慢建立客源,計劃50歲前可以全職做教練。"
五、幾十歲追夢嘅優勢
好多人以為追夢係後生仔專利,其實中年人仲有優勢:
5.1 社會經驗豐富
識人脈、識談判、識避開陷阱,呢啲都係後生冇嘅。
5.2 經濟基礎較好
至少唔使問阿媽攞錢追夢,有啲儲備可以承擔風險。
5.3 更清楚自己想要乜
後生時可能唔知自己想點,但幾十歲人好清楚自己嘅喜好同能力。
六、咩時候應該放棄夢想?
雖然我鼓勵大家追夢,但有啲情況真係要識得放手:
6.1 影響家庭基本生活
如果夢想令到屋企人連飯都冇得食,咁就真係要諗清楚。
6.2 健康出現問題
捱更抵夜追夢搞到入醫院,咁就本末倒置。
6.3 明顯冇市場需求
你覺得自己唱歌好聽,但參加咗十幾個比賽都包尾,可能要接受現實。
七、實用建議
7.1 做SWOT分析
用紙筆列出你嘅: - 優勢(Strength) - 劣勢(Weakness) - 機會(Opportunity) - 威脅(Threat)
7.2 搵同行者
加入相關社群,識吓同路人,互相支持。
7.3 定期檢討
每三個月檢視進度,必要時調整方向。
7.4 唔好同人比較
人比人比死人,專注自己嘅步伐。
結語:幾十歲人嘅夢想更可貴
"幾十歲人唔好咁多幻想"呢句話,其實可以改做"幾十歲人嘅夢想更可貴"。因為呢個時候嘅夢想通常經過現實洗禮,更貼地、更有可能實現。
記住,追求夢想唔等於不顧現實,而係喺現實生活中為自己留一片天地。你嘅人生,應該由你自己話事!
最後送大家一句: "與其老咗後悔冇試過,不如而家計劃點樣試得聰明啲。"
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嘅平衡點!有咩想法歡迎留言分享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