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廣東話】人工智能喺醫療領域嘅應用:改變你睇醫生嘅方式?
人工智能(AI)近排真係hit到爆,唔單止能夠幫我哋處理日常瑣事,連醫療行業都因為佢而出現翻天覆地嘅變化!今次就等小編同大家深入探討下,人工智能究竟點樣幫到手睇醫生,又有咩嘢驚人嘅應用啦!
1. 點解人工智能可以幫到手醫療?
好多人都會問:「電腦點會識睇病㗎?」其實人工智能嘅強大之處,就係佢可以 快速處理同分析海量數據 ,呢個正正係人類醫生嘅弱項。我哋一齊睇下AI點樣補足人類醫生嘅不足:
1.1 唔會攰嘅「超級醫生」
醫生都係人,日日睇幾十個症難免會眼瞓、分心。但AI就唔同,佢可以24小時運作, 分析成千上萬份病歷、醫學影像 ,仲 唔會因為疲勞而出錯 。英國有間醫院試過用AI睇X光片,準確率竟然高過資深放射科醫生!
1.2 快過閃電嘅診斷速度
傳統上要確診一啲複雜病症,可能要等幾個禮拜嘅化驗報告。而家人工智能可以 幾秒鐘內比對全球數據庫 ,即刻比出初步診斷。好似美國IBM嘅Watson,已經可以喺10分鐘內分析完4000份醫學文獻,幫醫生搵到最合適嘅治療方案。
1.3 預測性醫療新時代
最犀利嘅係,AI可以 透過你嘅健康數據預測未來患病風險 。例如分析你嘅基因、生活習慣,話俾你知未來10年有幾大機會患糖尿病或者癌症,等你可以及早預防。呢種「未病先知」嘅能力,簡直就係醫療界嘅水晶球!
2. 人工智能喺醫療嘅五大實際應用
講咗咁多理論,等我哋睇下AI而家實際點樣幫緊病人同醫生啦!
2.1 影像診斷:AI眼利過人
應用場景: - 分析X光、CT、MRI等醫學影像 - 自動標記可疑病變位置 - 計算腫瘤大小變化
真實案例: 香港幾間公立醫院已經引入AI系統幫手睇肺片。以前要等幾日先有報告,而家AI可以 即時篩查 ,特別係新冠肺炎期間,大大減輕前線醫護負擔。有數據顯示,AI睇肺片嘅準確率高達96%,同資深放射科醫生不相上下!
小編親身經歷: 上個月我去照肺,姑娘話而家個系統會自動將可疑陰影圈出嚟,等醫生可以集中睇果啲位。原本要等3日嘅報告,第二日朝早就收到,仲要發現咗一個連醫生最初都睇漏嘅微小陰影,真係多得AI幫手!
2.2 藥物研發:快靚正
點樣幫到手: - 模擬藥物分子結構 - 預測藥物相互作用 - 加速臨床試驗設計
突破性進展: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,傳統研發疫苗要幾年時間,但因為用咗AI,輝瑞同Moderna嘅mRNA疫苗 由研發到批出只係用咗10個月 !AI幫手分析病毒結構同預測有效成分,慳返無數實驗時間。
香港科研: 中文大學團隊用AI分析中藥成分,成功從百幾種傳統藥方入面,搵到幾款對抗新冠病毒有潛力嘅配方,而家正進行更深入嘅研究。
2.3 虛擬護士:24小時睇住你
實際功能: - 症狀自查聊天機器人 - 服藥提醒系統 - 慢性病遠程監控
香港實例: 醫管局推出嘅「HA Go」App入面就有AI助手,可以答市民常見醫療問題。有長者同我講,佢半夜心口痛唔知使唔使去急症,問個App之後,AI建議佢即刻求醫,結果真係輕微心肌梗塞,救返一命!
小編試用報告: 我試過同App入面個AI講「頭痛咗3日」,佢除咗問我有冇發燒、嘔吐之外,仲問我最近壓力大唔大、瞓得好唔好,最後建議我先食止痛藥觀察下,唔好就去睇醫生。問診過程好專業,完全唔似機械人!
2.4 手術機械人:穩過人手
技術亮點: - 消除手震問題 - 放大手術視野 - 微創精準操作
震驚數據: 用達文西機械人做前列腺切除手術,病人失血量 比傳統手術少85% ,住院時間縮短一半!香港私家醫院已經有超過20部手術機械人,每年做過千宗手術。
醫生分享: 有個外科醫生朋友話,用機械人做腸癌手術時,AI系統可以 即時標記血管同神經 ,等佢唔會誤傷重要組織。最誇張係有次個系統突然暫停機械臂,原來係偵測到支血管嘅位置同預期有偏差,避免咗一次可能嘅大出血!
2.5 精神健康:AI心理醫生
創新應用: - 透過語音分析抑鬱症狀 - 聊天機器人提供認知治療 - 社交媒體貼文自殺風險評估
本地研究: 港大研發嘅AI系統,分析抑鬱症患者嘅說話模式同用詞,準確率超過80%。而家正同幾間中學合作,用AI早期識別有情緒問題嘅學生。
用家心聲: 有個大學生話佢唔敢同人講自己有焦慮症,但同AI傾偈冇壓力:「佢唔會judge我,又24小時on call,深夜panic attack時真係幫到手。」不過佢都強調AI唔能夠取代真人治療,但係一個好好嘅輔助。
3. 人工智能醫療嘅未來發展
醫療AI唔會停留喺而家嘅階段,等我預測下未來幾年會有咩突破啦!
3.1 個性化醫療大爆發
將來AI可以結合你嘅基因、生活習慣同環境因素,度身訂造 只適合你一個人 嘅治療方案。好似癌症治療而家已經開始有「精準醫療」,但未來會更加個人化。
3.2 穿戴式裝置+AI預防疾病
Apple Watch已經可以偵測心跳不正常,未來會有更多穿戴裝置配合AI, 實時監測 你嘅健康狀態。可能你仲未覺得唔舒服,AI已經提醒你要小心糖尿病前期!
3.3 虛擬醫生普及化
疫情加速咗遙距醫療發展,未來可能有一半嘅普通門診會由AI醫生處理。你喺屋企用手機影條喉嚨,AI就可以話俾你知係感冒定係鏈球菌感染,需唔需要抗生素。
3.4 基因編輯革命
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加上AI嘅精準計算,未來可能喺胚胎階段就修正遺傳病基因。不過呢項技術仲有好多道德爭議,香港暫時未允許。
4. 人工智能醫療嘅限制同風險
雖然AI好勁,但都有佢嘅局限同風險,等我同大家分析下:
4.1 數據偏差問題
如果訓練AI用嘅數據主要來自白人男性,咁對亞洲人同女性嘅診斷準確性就可能打折扣。英國就試過有AI皮膚癌檢測系統,對深色皮膚人士嘅誤診率高好多。
4.2 醫療事故責任誰屬
如果AI開錯藥醫死人,應該告開發公司定係用個系統嘅醫院?呢啲法律問題仲未有清晰答案。香港醫療AI指引仲係好初步,監管追唔上技術發展。
4.3 醫患關係變質
有病人投訴而家去醫院,成日對住部電腦多過對住醫生。過度依賴AI可能會令醫療變得冷漠,失去人性化嘅一面。
4.4 私隱安全隱憂
你嘅病歷同基因數據如果被黑客偷咗,或者被保險公司濫用來調整保費,後果可以好嚴重。點樣平衡創新同私隱保護係一大挑戰。
5. 香港人點樣善用醫療AI?
作為精明的香港人,我哋可以點樣好好利用呢啲新科技呢?等小編分享幾個貼士:
5.1 選擇有AI輔助嘅醫療服務
而家香港越來越多私家醫院同診所引入AI技術,特別係影像診斷同癌症治療方面。睇醫生前不妨問下有冇AI輔助,可能會有更準確嘅診斷。
5.2 善用健康管理Apps
下載一兩個可靠嘅健康管理App,記錄自己嘅血壓、血糖、睡眠等數據。長遠落嚟,AI可以幫你分析健康趨勢,提早發現問題。
5.3 參加AI醫療研究
香港幾間大學同醫院不時招募市民參與AI醫療研究,例如提供健康數據或者試用新系統。呢啲研究多數免費,仲可能有專家跟進你嘅健康狀況。
5.4 保持批判思考
AI診斷結果唔好當係聖旨,尤其係網上啲免費症狀檢查器,準確度有限。有任何疑問都應該搵真人醫生覆核,特別係嚴重病症。
6. 總結:AI係助手唔係取代
人工智能喺醫療領域嘅應用已經愈來愈廣泛,由診斷、治療到藥物研發都幫到手。佢嘅優勢在於處理大量數據同不知疲倦,但始終 無法完全取代人類醫生 嘅臨床判斷同同理心。
未來嘅理想醫療模式,應該係 AI做初步篩查同分析 ,等醫生可以集中精力處理複雜病例同病人溝通。正如一位港大教授所講:「AI唔會令醫生失業,但唔識用AI嘅醫生可能會。」
你哋又點睇AI醫療呢?有冇試過相關服務?歡迎留言分享你嘅經歷同見解!記住share俾身邊關心健康嘅朋友,等大家都了解下呢股醫療新趨勢啦!
小編溫馨提示: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如有任何健康問題,請諮詢專業醫生意見。AI系統可能有誤差,不應完全依賴電腦診斷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