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十歲人唔好咁多幻想?仲可以追夢嗎?
1. 引言:點解「幾十歲人」就唔可以追夢?
「幾十歲人仲發咩夢?」「到咗呢個年紀,就係時候認命!」——呢啲說話,相信唔少人聽過。尤其喺香港,社會節奏快、壓力大,好多人覺得,一到某個年齡,就要放低夢想,乖乖哋返工、儲錢、買樓、結婚、生仔……好似人生只得一條「標準路線」。
但係, 幾十歲人真係唔可以追夢? 定係只係社會俾我哋嘅一種框架?今次就同大家探討下,點解「追夢」唔應該有年齡限制,同埋點樣喺現實同理想之間取得平衡!
2. 點解社會會覺得「大個仔/女就唔好發夢」?
(1)社會嘅「人生時間表」束縛
香港(同埋好多亞洲社會)都有一套隱形嘅「人生時間表」:
- 20-30歲:讀完書、搵份穩定工
- 30-40歲:結婚、買樓、生仔
- 40歲以上:專注事業、儲錢供樓、準備退休
一旦你偏離呢個「劇本」,身邊嘅人就會開始話你「唔實際」「發緊夢」。但係, 人生係你自己嘅,點解一定要跟人哋嘅時間表行?
(2)經濟壓力令夢想變奢侈品
香港生活成本高,好多人都被樓價、生活費壓到透唔到氣。喺咁嘅環境下,追求夢想(例如轉行、創業、學新技能)好似一種「奢侈」。但其實, 追夢唔一定係拋低一切 ,可以一步一步嚟,喺現實同理想之間搵平衡。
(3)年齡歧視(Ageism)
社會成日覺得,後生先有資格試新嘢,年紀大就要「安份守己」。但實際上, 經驗同智慧先係最大嘅本錢 !國外研究亦指出,好多成功人士(例如KFC創辦人、J.K.羅琳)都係中年先開始追夢。
3. 幾十歲人追夢嘅真實例子
📍 本地例子:香港人嘅「不老傳說」
- 尹光(74歲先開紅館演唱會) :佢由年輕唱到老,本來被標籤做「廟街歌王」,但近年因為網絡爆紅,終於喺74歲踏上紅館舞台,證明「幾時紅都唔遲」!
- Uncle Ray(90幾歲仲做DJ) :香港傳奇DJ,做咗70幾年電台,證明熱情唔會因為年齡而減退。
📍 國際例子:中年先起飛嘅名人
- Colonel Sanders(65歲先創立KFC) :佢年輕時做過各種工作,直到退休年齡先創立肯德基,最後成為全球連鎖品牌。
- J.K.羅琳(32歲先出版《哈利波特》) :佢曾經失業、離婚、靠綜援生活,但堅持寫作,最後成為全球最暢銷作家之一。
→ 結論:追夢唔關年齡事,關決心同行動事!
4. 點樣現實地追夢?(幾十歲人嘅實用建議)
(1)唔好一下子拋低晒所有嘢
唔少人一諗起追夢,就覺得要「裸辭」「All-in」,但其實可以
逐步嚟
,例如:
- 用業餘時間試水溫(例如夜晚進修、周末兼職)
- 儲定一筆「夢想基金」,等自己有多啲彈性
(2)善用你嘅經驗同人脈
後生追夢可能靠衝勁,但幾十歲人追夢嘅優勢係
經驗、人脈、資源
!例如:
- 如果你想轉行,過去嘅工作技能可能可以轉移(例如做開銷售,可以試吓創業)
- 識多啲同行業嘅朋友,互相支持
(3)接受「慢成功」
後生時可能覺得「30歲前要發達」,但年紀大咗會明白,
成功唔一定要快,最重要係持久
。例如:
- 學新技能可以慢慢嚟,唔使同後生仔鬥快
- 事業第二春可以係「興趣變收入」,例如教班、寫書、做KOL
(4)心理準備:一定會有人潑冷水
無論你幾有計劃,身邊總會有人話「你咪咁天真啦」「幾十歲人仲發夢?」……
→
應對方法
:
- 唔使同人硬拗,用行動證明
- 搵一班同路人(例如參加興趣小組、網上社群)
5. 常見問題 FAQ
Q1:幾十歲轉行會唔會太遲?
✅
唔會!
關鍵係點樣將舊經驗應用喺新領域。例如:做開文職可以轉培訓師,做開工程可以轉技術顧問。
Q2:冇錢點追夢?
💰 可以「低成本測試」,例如:
- 先做Freelance試吓市場反應
- 用社交媒體建立個人品牌(唔使錢)
Q3:怕失敗點算?
🤔 失敗唔係問題,問題係「冇試過嘅遺憾」。不如問自己:「如果而家唔做,10年後會唔會後悔?」
6. 結語:人生唔係得一個版本
「幾十歲人唔好咁多幻想」——呢句說話本身先係最大嘅幻想! 因為佢假設咗人生只得一種活法。
現實係, 有人30歲先讀大學、有人50歲先創業、有人70歲先學樂器 …… 重點唔係你「幾多歲」,而係你「有幾想去做」。
所以,如果你有個諗咗好耐嘅夢想,唔好再同自己講「太遲」—— 最遲嘅時間,就係你永遠唔開始嘅那一刻 。
💡 記住:你嘅人生,你自己話事!